close
一、清光緒卅一年2月29日(西元1905年4月3日):鄒容義士就義
鄒容 ,原名紹陶,又名桂文,字蔚丹,留學日本時改名鄒容,四川省巴縣(今重慶市)人,清光緒廿八年(西元1902年)自費赴日本留學,就讀於東京同文書院,開始參加革命運動,翌年因與同學張繼、陳獨秀等人剪去清政府留學生監督姚文甫髮辮,被迫回國,後抵上海,與革命志士章太炎、章士釗等人結為摯友,積極參加拒俄運動與愛國學社革命活動,同年出版《革命軍》、《流血革命》等書,鼓吹革命思想;清光緒廿九年(西元1903年) 以章士釗擔任主筆位於上海租界地的《蘇報》,因言論激烈,號召推翻清政府,6月末,清政府與租界當局交涉,《蘇報》館中章太炎與鄒容等人,為上海公共租界工部局逮捕,後被租界判處三年有期徒刑,鄒容於關押二年後病死於獄中,年僅二十歲;民國元年(西元1912年)3月29日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孫中山追贈鄒容陸軍大將軍,另西元一九四三年(民國32年)12月,中華人民共和國重慶市政府將新生路改名為鄒容路。
鄒容
全站熱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