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公路節(中華民國)
中華道路協會為紀念《公路法》於民國四十九年(西元1960年)7月1日開始施行,決定自民國五十四年(西元1965年)7月1日起,每年7月1日為公路節。
二、漁民節(中華民國)
漁民節的設立,初現於民國卅五年(西元1946年),河北省漁會召開第一次理監事會議,決議呈請政府制定漁民節,後屢有地方漁會冀能設立漁民節,終於民國四十八年(西元1959年)內政部同意由該業人民或臺灣省漁會自行訂定日期記念,最終決定以每年7月1日為漁民節,以紀念民國十九年7月1日《漁業法》正式施行。
三、稅務節(中華民國)
中華民國於對日抗戰期間為戰時軍備需求,而加強稽徵「直接稅」,且訂每年7月1日為「直接稅節」;但抗戰勝利後,稅制回歸法規,直接稅節亦漸漸消失,民國七十七年(西元1988年)4月2日,中國租稅研究會召開第 9屆會員大會時,建議將「直接稅節」擴大為「稅務節」,後行政院於同年11月17日核定每年7月1日為「稅務節」。
四、民國六年7月1日(清宣統9年5月13日,西元1917年7月1日):「張勳復辟」爆發
張勳復辟,係指宗社黨黨人穆爾察‧鐵良及其舊部張勳等策劃,擁護時年12歲清遜帝愛新覺羅‧溥儀重即皇帝位,事件自民國六年7月1日(清宣統9年5月13日,西元1917年7月1日)至民國六年7月12日(清宣統9年5月24日,西元1917年7月12日)止,歷時12日,又稱「丁巳復辟」、「辮軍復辟」。
民國六年(西元1917年)5月,中華民國大總統黎元洪與國務總理段祺瑞,針對是否參加第一次世界大戰問題,爆發嚴重府院之爭,同年5月23日,黎元洪免去段祺瑞總理職務,同時電召督軍團首領長江巡閱使張勳入京調停;民國六年(西元1917年)6月30日,張勳與前清太傅陳寶琛等密謀復辟,是夜派兵佔據北平市各要地,並勸黎元洪「奉還大政」。
事件發生後,孫中山呼籲發動「護法運動」;另一方面,民國六年7月12日(清宣統9年5月24日,西元1917年7月12日)段祺瑞「討逆軍」攻入北京,愛新覺羅‧溥儀批准張勳辭職,並宣布退位。
張勳
五、民國十四年(西元1925年)7月1日:中華民國(廣東)國民政府成立
( 廣東)國民政府,係由原中華民國陸海軍大元帥大本營改組組成,成立於民國十四年7月1日(西元1925年),民國卅七年(西元1948年)5月20日,中華民國憲法施行,改組為中華民國政府止;自成立後至民國十七年(西元1928年)間,與位於北平之中華民國(北洋)政府相互對峙,北伐戰爭結束統一全國後,成為唯一代表中華民國的合法政府。
中國國民黨總理孫中山先生逝世後,民國十四年(西元1925年)6月14日,中國國民黨中央執行委員會政治委員會第十四次會議決議改組「大元帥府」為「國民政府」,並於7月1日公布國民政府組織法,且國民政府於同日宣告成立;國民政府,最高決策機關為國民政府委員會,採取合議委員制,由汪兆銘、胡漢民、戴傳賢、于右任、徐謙、張繼、譚延闓、許崇智、林森、廖仲愷、伍朝樞、古應芬、朱培德、孫科、程潛等16人為委員,汪兆銘為主席,另設置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以蔣中正、汪兆銘、譚延闓為常務委員,汪兆銘為兼任主席,並取消各地方部隊名稱,統一稱作「國民革命軍」。
中華民國國民政府國旗
中華民國國民政府國徽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