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府王爺千秋

王爺、千歲是臺灣道教民間信仰中,非常普遍的神祇,「千歲」即「王爺神」統稱,係天帝所派巡按人間,鑒察善惡以施降福禍的大神,依據劉枝萬教授研究,千歲信仰由來可朔至唐朝或更早秦漢年代;在臺灣千歲信仰,主要分布於西臺灣與臺灣,與本省人的移民潮遷徙而有關。

府千歲全名為「無量救世忠義聖佛保護大帝天王」,福建泉州南安玉湖檺林宮為王祖廟,臺灣府千歲可分為兩大派,一派為「共善堂」系統,以臺南石精臼開基共善堂為主,主張王共有7位(一位為正「」姓王爺,其餘6位結義拜兄弟),為目前臺灣王信仰主流;另一派為「檺林宮」系統,以臺南牛磨後新街神興宮為主,主張王只有1位(與二王合祀成「朱邢李三千歲」)。

共善堂系統,據傳「府千歲」共有7位,分別姓盧浦,名諱均已不可考,只知生前為齊桓公麾下7位部將;後因二王(正姓)救世濟民功果特別輝煌,後人提起神蹟大多提述二天王較多才誤傳為府有7位。

檺林宮系統,亦有人傳言府只有1位千歲原因乃是因泉州府檺林地區另有一間三王府,內奉祀三位千歲之故。

 

 

府王爺

 

二、桓侯大帝千秋

桓侯大帝,係三國猛將張飛張飛益德、亦作翼德,涿郡人,三國時蜀漢名將,與劉備關羽桃園三結義,情同手足,傳說張飛身長八尺,豹頭環眼,燕頷虎鬚,聲若巨雷,當時人稱「毛張飛」。

張飛 為人勇猛,曾率20騎兵於長坂坡嚇退軍,但為人脾氣暴烈,治軍嚴厲,屬下每有過失,動輒鞭笞懲戒,劉備時常勸張飛「卿刑殺既過差,又日鞭撾健兒,而令在左右,此取禍之道也」;漢建安廿六年(西元221年),劉備稱為關羽報仇,東征東吳,張飛在閬中準備出兵會師江州,臨行前初更時分,部將張達范疆詐言密報軍情,潛入帳中,見張飛睡不閉眼,不敢動手,後聽其鼻息若雷,已沈睡多時,便以短刀行刺,張飛大叫而亡,時年55歲,後主劉禪時追諡為「桓侯」。

據傳張飛遇害後,張達范疆帶其頭顱奔赴孫權,之後被拋入長江,流經四川省雲陽縣時由漁民撈獲,安葬在縣城對岸,並在附近建廟奉祀,其屍體軀幹被埋葬在閬中(今四川閬中巿),建有桓侯祠;明萬曆四十二年(西元1614年)敕封關羽為「三界伏魔大帝」,稱張飛為「伏魔副將」,鸞門尊為「桓侯大帝」。

 

 

桓侯大帝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夢蝶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3)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