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顯應祖師聖誕
顯應祖師,又稱「顯應普濟大師」、「顯應祖師」,或稱「泰山祖師」、「泰山顯應天師」,宋朝河南僧人,俗姓黃,名惠勝,精通佛法,到南方弘法,初至福建省永春泰山巖,見頗為佳勝,便留永春翠屏山靜修弘法,依清乾隆年間編撰《永春州志》載: 顯應祖師「幼不茹葷,預知禍福」、「歲大旱,語人曰:吾能致雨。禱經罷,忽曰:眾可急歸。未及半途,大雨滂沱」,因求雨甚驗,什人尊稱「黃水車」,後顯應祖師離開永春,改往安溪縣修道,宋高宗紹興四年(西元1134年)於安溪大尖山圓寂。
顯應祖師生前多顯靈異,有德於民,坐化後,深受永春、安溪等地信眾崇信,遂集資建廟,取名「泰山巖」。
泰山寺經過明代里人巡宰李森起蓋中殿并東西畔,設立「藏堂齋堂」,清康熙年間,李(光地)相國重新擴建,後多有整修;清乾隆五十七年(西元1792年)春,李符記的祖父、祖叔(李序彥、李序原)兩位先生來臺開創事業,從福建安溪彭內,恭迎顯應祖師寶像來臺奉祀(今泰山區頂崎子腳),後因信眾日眾,鄉里遂以地名「泰山」。
顯應祖師
二、倉聖仙師千秋
倉聖仙師,即中國史前傳說人物倉頡,又稱「倉頡先師」、「倉頡聖人」、「制字先師」、「制字先聖」、「左史倉聖人」或「倉頡至聖」,相傳為黃帝史官,生有「雙瞳四目」,原複姓候剛,名頡,因造字有功,被黃帝賜姓倉。
倉頡 於戰國以前的典藉中均未記載(或為秦始皇焚書時散逸),最早提及倉頡為戰國時期的荀卿《荀子·解蔽》「好書者眾矣,而倉頡獨傳者壹也」,後引申「倉頡作書」,如《呂氏春秋·君守篇》「奚仲作車,倉頡作書,后稷作稼,皋陶作刑,昆吾作陶,夏鯀作城,此六人者,所作當矣」和《韓非子》「昔者倉頡之作書也,自環者謂之私,背私謂之公」,漢代發展爲「倉頡四目」,如《春秋元命苞》「龍顏侈侈,四目靈光,實有睿德,生而能書。於是窮天地之變,仰觀奎星圓曲之勢,俯察龜文鳥羽山川,指掌而創文字,天為雨粟,鬼為夜哭,龍乃潛藏」。
倉聖仙師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