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青山靈安尊王千秋
青山靈安尊王,簡稱「青山王」、「靈安尊王」,是福建泉州三邑惠安縣青山的守護神,不僅有山神、行政神的神格,也具司法神的職能,相當於三邑的城隍爺,故青山王配祀有判官、陰陽司等諸司幕僚及范、謝將軍等神祇,也常有出巡、暗訪等活動,主要目的就是明察轄區善惡,緝捕惡鬼凶神。
青山靈安尊王的由來,有二種說法,一說是三國時代孫吳將領張滾,人稱張將軍,東漢(獻帝)建安十七年(西元212年),張滾奉派駐守泉州惠安地區,頗有治績,因受人民懷念,奉為神明,稱「青山王」,明代何喬遠《閩書》惠安縣觀應篇,主此說;二說是五代十國時,「閩國」的將軍張悃,人稱張將軍,奉命鎮守惠安一帶,防備海盜,軍紀嚴明、愛民如子,逝世後屢屢顯靈,因在青山附近建廟祭祀,故尊稱「青山王」,明世宗嘉靖年間編纂《惠安縣志》即載「青山在縣南,閩時將軍張悃,嘗立寨於此以御海寇。既歿,鄉人廟而祀之,至今不廢」。
有關青山靈安尊王傳說,有張將軍原葬在惠安縣衙門附近,惠安縣每有新官上任,皆前往祭祀,宋太宗太平興國年間,縣令崔知節上任,原不去參拜,後因民意,不得已而前往,祭拜時,墓碑突然傾倒,才看到墓碑竟刻有四句詩「太平興國間,古縣本惠安;今逢崔知節,送我上青山」,崔大驚並將其墓遷往青山山下(今福建省惠安縣山霞鄉青山東麓),建「青山宮」供奉,從此被鄉民稱為「青山王」;另說臺灣日據時期,艋舺青山宮附近,有些聲色場所,每次華燈初上,青樓開市,青山宮配祀的范、謝將軍就在此時顯靈,於附近頻頻現身,嚇得那些日本風塵女郎紛紛避走。
青山靈安尊王,各朝均有加封:宋高宗加封為「靈惠侯」(夫人亦封為「昌順夫人」)、宋端宗加封為「靈安王」(夫人封為「顯妃」,賜「大宋明臣」墨寶)、明太祖敕封「青山靈安尊王」(夫人為「昭安妃」)。
青山靈安尊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