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日(中華人民共和國)

民國廿六年(西元1937年)12月13日南京大屠殺爆發,然近年日本於教課書內刪除此一慘案記錄,甚對南京大屠殺抱持否定態度,故西元二0一四年(民國103年),中華人民共和國第十二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為喚起世人勿忘日本於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所犯罪刑,且向南京大屠殺死難者致哀,將每年12月13日訂為「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日」。

 

二、民國廿六年(西元1937年)12月13日:「南京大屠殺」爆發

南京大屠殺,是中國抗日戰爭期間侵華日軍中華民國首都南京市所犯下大規模屠殺強姦以及縱火搶劫戰爭罪行反人類罪行,暴行高潮從民國廿六年(西元1937年)12月13日日軍攻佔南京起至少持續6周,直到民國廿七年(西元1938年)2月南京秩序才漸始好轉;依據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遠東國際軍事法庭南京軍事法庭有關判決和調查,於大屠殺中至少計有20萬至30萬以上中國平民戰俘被日軍殺害,約2萬中國婦女遭日軍姦淫,南京城三分之一被日軍縱火燒毀。

民國廿六年(西元1937年)12月8日,日軍全面佔領南京外圍一線防禦陣地,11晚,時軍事委員會委員長蔣介石下達「如情勢不能久持時,可相機撤退」命令,12,日軍第六師團一部已突入南京城中華門,中華民國國民革命軍各部陸續開始向下關潰散,部分逃到下關的中國守軍已經失去建制,成為混亂散兵,其中有些人自己扎筏過江,很多人淹死、或是被趕到的日軍射殺在江中,大部分未能過江或者突圍的中國士兵流散在南京街頭,不少人放棄武器,換上便裝躲入南京安全區,13日晨,日軍攻入南京城。

日軍攻佔南京時於戰場俘虜數萬中國官兵,在日軍高層授意下,均被集體屠殺,且日軍還針對換上便衣混入民間的中國潰兵進行了徹底搜捕,凡是被認為有士兵嫌疑的人都被抓起來,繼而遭到集體屠殺,統計被日軍屠殺的中國官兵和平民計20萬至30萬人以上,在日軍佔領南京之後一至兩個月內,計約有2萬至8萬名中國婦女遭到日軍強姦;南京淪陷後6星期內,日軍幾乎侵入城內所有的建築物,城內外23.8%的建築被縱火焚毀,63.0%的建築遭到劫掠,因各種原因遭到破壞的建築合計88.5%,南京主要的商業區,幾乎全被燒光,整個市區約三分之一的建築物被焚毀;另中國文化珍品也遭到了大掠奪,南京市共損失商代青銅器、玉器等珍貴文物計2萬6,584件,字畫計7,720幅,書籍計4萬5,979冊。

戰後,遠東國際法庭認定被殺害者為20萬人以上(未包括屍體被日軍消滅的被害者),因此南京大屠殺而判罪者僅有身為乙丙級戰犯的松井石根,罪狀是未阻止南京大屠殺進行;而南京軍事法庭方面審判則起訴包括百人斬見報的向井敏明野田毅以及南京大屠殺時期擔任第六師團師團長的谷壽夫等人並判決死刑,隨後於民國卅七年(西元1948年)1月28日和4月26日,於南京雨花台刑場槍決伏法;另西元二0一四年(民國103年)2月27日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國全國人大常委會經表決將12月13日確定為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日。

然進日本民間及官方針對南京大屠殺多持否定態度,節錄維基百科有關日方資料如后:

( 一)日方的記錄和證言:

1. 攻佔南京的日軍第6師團司令部曾接到命令:「不論婦女兒童,凡中國人一概都殺,房屋全部放火焚燒。」

2. 日軍第16師團中島今朝吾的日記中也記道:「大體上不保留俘虜,全部處理之。」

3. 日軍第16師團第30旅團長佐佐木到一的作戰記錄《進攻南京紀實》。

4. 侵入南京的日軍第6師團輜重第6聯隊小隊長高城守一日記中說,1937年12月14日,他看到南京下關江邊:「屍體像漂流的木頭被浪沖了過來;在岸邊,重疊地堆積著的屍體一望無際。這些屍體可能有幾千、幾萬,數目大得很。」

5. 日軍第16師團老兵東史郎的日記(《東史郎日記》)為重要實證,例如他在1937年12月21日的日記中寫道:「哭喊著的支那(中國)人被裝進郵袋中,西本(日本兵)點著了火,汽油一下子燃燒起來。就在這時袋子裏發出了一種無法言狀的可怕的喊叫聲。袋中人用渾身的力氣使袋子跳了起來,自己滾動……手榴彈在水中爆炸了,水面一下子鼓了起來,然後平靜下去。」

6. 其他重要的日本兵日記還有:高島市良日記、小原孝太郎日記、會攻南京的日侵略軍第十六師團師團長中島今朝吾的日記等。

7. 朝日新聞》記者多勝一的著作《中國之旅》,記錄「百人斬」等屠殺事件。

8. 笠原十九司 教授,日本國內研究南京大屠殺的權威學者之一,曾多次提供南京大屠殺證據(《侵略亞洲的日本軍隊》,大月書店出版)。

( 二)研究大屠殺事件的日本學者對死亡人數主要有幾種看法:

1. 至少十數萬人以上

主要支持者有笠原十九司(都留文科大學教授)、洞富雄(早稻田大學教授)、藤原彰(一橋大學教授)、吉田裕(一橋大學教授)、吉見義明(中央大學教授)、井上久士(駿河台大學教授)、本多勝一(新聞記者)、小野賢二(化學工作者)、渡邊春巳熊谷京二郎

2. 四萬人左右

主要支持者有秦郁彥(日本大學教授・法學博士),另外岡村寧次在《岡村寧次陣中感想錄》中認為約有4到5萬人被屠殺,搶劫、強姦等「大有其人」。

3. 兩萬至數千

主要支持者有畝本正己(元防衛大學校教授)、板倉由明(戰史研究家)、原剛(防衛研究所調査員)。

4. 認為僅有數百人死亡,乃至於完全否定的態度

主要支持者有鈴木明(雜誌記者)、田中正明(元拓殖大學講師)、東中野修道(亞細亞大學教授)、富澤繁信(日本「南京」學會理事)、阿羅健一(近現代史研究家)、勝岡寬次(明星大學戰後教育史研究)、杉山徹宗(明海大學教授)、渡部昇一(上智大學名譽教授)、大原康男(國學院大學教授)、西岡香織(軍事史學會會員)、深田匠(政治學者)、前野徹(東急元社長)、鈴木正男(大東塾塾長)、水島總(紀錄片《南京真相》導演)。

 

 Iwane Matsui.jpg

松井石根大將

 

 

向井敏明 野田毅

 

 

南京大屠殺-1

 

 

南京大屠殺-2

 

 

南京大屠殺-3

 

 

南京大屠殺-4

 

三、民國廿六年(西元1937年)12月13日:司徒非少將殉國

司徒非 少將,字嚴克,乳名,廣東省平遠縣人(另說廣東省開平縣赤水塘美村人),畢業於保定軍校第六期憲兵科,歷任游擊總司令、連長、營長、團長、旅長以及中華共和國人民革命軍第五軍第六師師長(反立場)等職,民國廿六年(西元1937年)12月13日時任國民革命軍第一六0師少將參謀長 ( 註) ,南京保衛戰防守湯山、青龍山一帶陣地,後率部突圍至句容時中彈殉國。

 

註:維基百科登載為中將參謀長,然依王曉明著,風雲時代出版社出版,「抗日戰爭中陣亡的國民黨將軍」一書中,則為少將參謀長,今從之。

 

 

國民革命軍 第六十六軍第一六O師參謀長司徒非少將

 

四、民國廿六年(西元1937年)12月12日:劉國用少將殉國

劉國用 少將,號劍豪,廣東梅縣人,畢業於黃埔軍校第三期,民國廿六年(西元1937年)12月13日,時任國軍第七十四軍第五十八師第一四七旅少將副旅長,奉令於南京牛首山阻敵,激戰三日退守水西門外,與日軍激戰時,中彈殉國。

 

 

國民革命軍 第七十四軍第五十八師第一七四旅副旅長劉國用少將

 

五、民國廿六年(西元1937年)12月12日:蔡如柏少將殉國

蔡如柏 少將,廣東邕寧人,畢業於廣西陸軍幹部養成所,民國廿六年(西元1937年)12月13日時任國民革命軍第六十六軍第一六0師第九五六團上校團長,南京保衛戰防守湯山,與敵激戰時,中彈殉國,後中華民國國民政府追晉陸軍少將。

 

 

國民革命軍 第六十六軍第一六O師第九五六團團長蔡如柏少將(追晉)

 

六、民國廿六年(西元1937年)12月12日:謝承瑞少將殉國

謝承瑞 少將,江西西康人,畢業於法國里昂中法大學,民國廿六年(西元1937年)12月12日時抱病任國民革命軍教導總隊第一旅第二團團長,南京保衛戰防守南京城,於挹江門殉國,後中華民國國民政府追晉陸軍少將。

 

 

國民革命軍 教導總隊第一旅二團團長謝承瑞少將(追晉)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夢蝶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3)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