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一、民國元年(西元1912年)2月29日:「北京兵變」爆發

北京兵變,又稱「京保津兵變」,係指發生於民國元年(西元1912年)2月29日位於北京的北洋軍曹錕所轄第三鎮(師)部隊嘩變,事變結果是南方革命黨人接受袁世凱於北京就任中華民國第二任臨時大總統,且中華民國定都北京。

民國元年(西元1912年)1月1日,孫中山南京宣誓就任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當時革命黨人主張建都南京,一方面作為革命勝利紀念,另一方面防止國家受制於北洋軍閥,同時中華民國第一任臨時大總統孫中山為儘速終結紛爭,承諾袁世凱勸服清帝退位後將謙讓大總統位,但袁世凱不願意離開北京,表面答應孫中山南下,又以整頓軍務為理由暫留北京;2月15日,孫中山辭去臨時大總統職務;2月16日,袁世凱致電孫中山,正式表態拒絕南下;2月25日,南京臨時參議院正式選舉袁世凱為第二任臨時大總統;2月27日,臨時參議會、臨時政府派蔡元培為專使,宋教仁汪精衛為專員,到北京迎接袁世凱南下就職;2月29日,袁世凱與專使團舉行茶話會。

29日晚8時,北洋陸軍第三鎮以索餉為名發動兵變,叛亂部隊打到專使團住所,蔡元培等人在表明身份無效後逃出,避入東交民巷內的六國飯店,下半夜西城、北城也發生騷亂,土匪和部分巡警加入搶劫;當晚袁世凱親信並未阻止兵變,陸建章的執法處並無干預,掌管警政的趙秉鈞當晚傳令全城巡警一律撤崗。

叛亂平息後,北京商界人士籲請袁世凱「萬勿南下」,副總統黎元洪也通電全國表態「舍南京不至亂,舍北京必至亡」,致此蔡元培於3月2日向南京政府發電,要求參議院迅即同意「確定臨時政府之地點為北京」和「不必南行」之要求;3月6日,南京臨時參議院決議,允袁世凱在北京就職;3月10日袁世凱在北京石大人胡同前清外務部公署就任中華民國第二任臨時大總統。

 

北京兵變一景

 

北京兵變一景

 

 

二、民國卅七年(西元1948年)2月29日:「宜瓦戰役」爆發

宜瓦戰役,又稱「宜川戰役」或者「瓦子街戰役」,是第二次國共內戰期間重要戰役之一,戰役自民國卅七年(西元1948年)2月29日至3月3日,交戰雙方為中國共產黨人民解放軍西北野戰軍司令員彭德懷率所部計7萬餘人,和中華民國國軍整編第二十四旅及國軍整編第二十九軍軍長劉戡中將(後追晉陸軍二級上將)率國軍整編第二十七和第九十師計5萬餘人;3月3日人民解放軍大部殲滅國軍第二十九軍,國軍整編第二十九軍軍長劉戡中將兵敗自戕,師長嚴明中將(後追晉陸軍上將)、旅長周由之少將、李達少將及副師長李奇亭少將、師參謀長曾文思少將等皆殉國。

 

人民解放軍西北野戰軍司令員彭德懷

 

國軍整編第二十九軍軍長劉戡二級上將(追晉)

 

宜瓦戰役中被俘之國軍部隊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夢蝶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