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兵役節(中華民國)
民國初創時期,即規畫實施徵兵制度,且訂於《訓政時期約法》內,惜因內憂外患不能施行,北伐成功後,國民政府於民國廿二年(西元1933年)6月公佈《兵役法》,規定迄民國廿五年(西元1936年)3月1日起實行徵兵制度,另民國卅二年(西元1943年)3月1日復頒布新《兵役法》,時值對日抗戰末期,感於徵兵制度對國家民族貢獻無比,軍政部特定於民國卅三年(西元1944年)3月1日為第一屆兵役節,嗣後每年中央與地方均舉辦慶祝大會,以資紀念,並在會中表揚推行役政有功人員及模範征屬與績優役政人員,藉以宏揚役政績效鞏固動員戰備基礎。
二、大同元年(民國21年,西元1932年)3月1日:「滿州國」成立
康德元年(大同3年,民國23年,西元1934年)3月1日:「滿州帝國」成立
滿洲國(後稱「滿洲帝國」),為日本佔領中國東北地區後,強迫清遜帝愛新覺羅‧溥儀等部分清朝宗室建立的國家,由愛新覺羅‧溥儀任滿州國「執政」,後於康德元年(大同3年,民國23年,西元1934年)3月1日成立「滿州帝國」,愛新覺羅‧溥儀改任「皇帝」,首都設於新京(今吉林長春),康德七年(民國34年,西元1945年)8月9日遷通化(今吉林白山臨江),領土包括現今遼寧、吉林和黑龍江三省全境(不含關東州),以及內蒙古東部、河北省承德市(原熱河省),康德七年(民國34年,西元1945年)8月15日日本裕仁天皇宣布無條件投降,18日凌晨愛新覺羅‧溥儀在大栗子溝礦山株式會社技工培養所(今白山臨江大栗子鎮偽滿皇帝溥儀行宮博物館)內舉行退位儀式,宣讀《滿洲國皇帝退位詔書》,宣佈滿洲國政府解散,滿洲國滅亡。
滿州國國旗
滿州國國徽
三、民國卅七年(西元1948年)3月1日:嚴明上將殉國
嚴明上將,別號果人,湖南祁陽人,畢業於黃埔軍校第四期步兵科、中央軍官訓練團將校班第六期,經歷對日抗戰等戰役,歷任國民革命軍第一軍第一師排長、國民革命軍第一軍第一師連長、國民革命軍第二十二師營長、國民革命軍第三團第八營副營長、國民革命軍第一師補充旅第二團團長、國民革命軍第二師補充旅副旅長、國民革命軍第一軍第一師第二旅旅長、國民革命軍第一軍第一師副師長、國民革命軍預備第七師師長、國民革命軍第一軍副軍長、國軍第九十軍軍長等職,民國卅七年(西元1948年),時任國軍整編第九十師中將師長,於國共內戰宜瓦戰役,遭中國共產黨西北野戰軍彭德懷部襲擊,同年3月日,將軍兵敗自戕殉國;後中華民國政府追晉陸軍上將。
宜瓦戰役被俘國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