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民國卅年(西元1941年)3月19日:「中國民主政團同盟」成立
中國民主政團同盟,簡稱「民盟」,成立於民國卅年(西元1941年)3月19日,由中國青年黨、國家社會黨(後改稱「中國民主社會黨」)、中華民族解放行動委員會(後改為「中國農工民主黨」)、中華職業教育社、中國鄉村建設協會等團體組成,民國卅三年(西元1944年)9月10日改名「中國民主同盟」,現為中華人民共和國黨派之一,由從事文化教育方面工作社會精英階層所組成。
民國廿八年(西元1939年)10月13日,國民參政會(註)部分無黨派和中間黨派參政員張瀾、黃炎培、沈鈞儒、羅隆基、章伯鈞等,於重慶發起成立「統一建國同志會」;民國卅年(西元1941年)3月19日,統一建國同志會改建為「中國民主政團同盟」,主要為無黨派人士張瀾,中國青年黨、國家社會黨(後改稱「中國民主社會黨」)、中華民族解放行動委員會(後改稱「中國農工民主黨」)、中華職業教育社、鄉村建設協會與其他無黨派人士,由黃炎培任第一任主席;民國卅三年(西元1944年)9月19日,改名為「中國民主同盟」,由張瀾任第一任主席。
民盟創立伊始,即與中國共產黨合作,期能結束中國國民黨一黨專政,實現民主政治、多黨共治,並與中國共產黨杯葛「制憲國民大會」召開,因此民國卅六年(西元1947年)10月中華民國政府(執政黨為「中國國民黨」)宣布民盟為「非法團體」並展開制裁,致使民盟於民國卅七年(西元1948年)1月第一屆三中全會中公開宣布與中國共產黨合作;但西元一九四九年(民國38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中國共產黨實行一黨專政,於西元一九五七年(民國46年)「反右運動」中,許多曾對中國共產黨提出過批評和意見的民盟成員都被劃為「右派」,此後已難再左右政局。
註:國民參政會,中華民國國民政府組織之一,成立於民國廿七年(西元1938年)7月,迄民國卅七年(西元1948年)3月國民大會召開後結束,為當時全國最高民意諮詢議政機關,成員包括中國國民黨、中國共產黨及其他抗日黨派和無黨派人士代表。
中國民主政團同盟第一任主席黃炎培
中國民主同盟第一任主席張瀾
二、民國九十三年(西元2004年)3月19日:「三一九槍擊事件」爆發
三一九槍擊事件,係指民國九十三年(西元2004年)3月19日13時45分,發生於臺南市金華路段,中華民國第十一任總統與副總統選舉候選人陳水扁(時任中華民國第十任總統)、呂秀蓮(時任中華民國第十任副總統),於民用吉普車掃街拜票時,疑似遭槍擊受傷事件。
事件後乙日為中華民國第十一任總統與副總統選舉,選舉結果由民主進步黨推薦陳水扁、呂秀蓮以647萬1,970票(得票率50.11%)擊敗中國國民黨推薦連戰、宋楚瑜之644萬2,452票(得票率49.89%),至此政壇掀起軒然大波。
民國九十四年(西元2005年)3月7日,中華民國最高法院檢察署及刑事警察局召開聯合記者會,指出三一九槍擊事件開槍的嫌犯為陳義雄(已溺斃),但相關爭議與疑義迄今仍未獲普遍認同。
事發影像畫面
選舉結果揭曉後抗議群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