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春節
春節,又稱「歲首」、「新春」、「正旦」、「正月朔日」、「元辰」、「元朔」、「元日」、「正朝」,係農曆過年的第一天,也是泛中華文化圈的新年,相傳自堯舜時期即有相關慶祝活動。
農曆新年節慶一般要到農曆正月十五日(元宵節)後才正式結束,有些地方的新年慶祝活動甚至到整個正月結束為止,漢代東方朔《占書》記載,依農曆新年次序分別以各種動物形容當天的生活為「一雞,二狗,三豬,四羊,五牛,六馬,七人,八穀」,而在臺灣也有相進趣味的年俗唸謠「初一早,初二早,初三睏徦飽,初四接神,初五隔開,初六搤肥,初七七元,初八完全,初九天公生,初十有食食,十一請囝婿,十二查某囝轉來拜,十三食泔糜配芥菜,十四結燈棚,十五上元暝」,節錄如后:
初一:「新正年頭」,從子時開始祭拜天帝。且通常從深夜就前往廟宇、佛寺準備「搶頭香」,祈求新年吉祥;早上起來奉祀家中神祇、祖先,稱為「賀正」,早起時出門拜年,稱為「行春」,正月初一至初五,稱為「新正」或「新正年頭」,所以出門拜年也稱「賀正」。
初二:「回娘家」,依習俗初二之前,已出嫁女兒不得回娘家,據說會分掉娘家福份。
初三:「初三睏徦飽」,也是俗稱「老鼠娶親」的日子,所以要早點睡覺。
初四:接神,俗諺「送神早,接神晚」,所以接神祭典多選在近傍晚時;另接神後,當年生肖沖犯太歲星君者,則安上太歲符或神位祭祀。
初五:隔開,據說是玄壇真君等五路財神巡遊人間之日,故商家此日開市,各行各業開張營業,可掃地、倒垃圾。
初六:搤肥,清除水肥,可略整理家庭,尤其廁所,把初一以來的垃圾、穢物清除乾淨。
初七:七元,傳說女媧創造蒼生,順序造出了雞狗豬羊牛馬等動物,並於第七天造出人來,故此初七為人的生日,準備豬腳麵線,據說食用可消除楣運,以保長壽。
初八:完全,新春的玩樂到今天為止,故曰「完全」,也有說這天前要把過年祭拜的食物全部吃完。
初九:天公生,傳說為道教玉皇大帝聖誕,稱為「天公生」,當天凌晨或者初八夜晚子時後,各家便開始祭祀,一夜之中,各地鞭炮聲連緜不斷。
初十:有食食,拜完天公的供品餅果,又有得喫一頓了。
十五:上元暝,元宵節,有新北市平溪放天燈、野柳王爺洗港祭儀、臺東市炸玄壇爺(炸寒單爺)、臺南市鹽水蜂炮、馬祖擺暝、迎神遶境等活動。
今阿日愛拜拜喔!
天公、祖先祭祀方式
供品:三牲、水果、鮮花、發粿、年糕、紅湯圓、糖果、龍眼茶、茶3杯。
金紙:壽金、刈金、土地公金、天金。
程序:
1.於祖先牌位前擺放供桌,於最前面擺放3杯茶,兩旁為插有鮮花的花瓶,且依序擺放供品、金紙。
2.點香6炷,面向外面天空,向天公祝禱:弟子(信女)姓名、農曆生日、家中地址,恭請玉皇上帝降臨;(約1分鐘後)今天是農曆正月初一,弟子(信女)準備三牲、水果、鮮花、發粿、年糕、紅湯圓、糖果、龍眼茶、茶水3杯來敬奉玉皇上帝,祈求玉皇上帝能賜給弟子(信女)全家新的一年好運連連、平安健康、財源廣進,凡事有貴人來相助。3拜後,將3炷香插於門外香爐。
3.剩餘3炷香面對祖先牌位,向祖先祭拜:今天是農曆正月初一,兒孫準備供品,感恩祖先,並請祖先保佑兒孫能順利平安。
4.待香柱燒過2/3後,將供桌上金紙取下朝外面及祖先拜三拜後火化。
二、道教節(中華民國)
道教,為我國固有傳統宗教,最早可溯源於春秋戰國時期,係將諸子百家中道家思想,予以神格化之宗教,亦因歷史悠久,期間衍伸出諸多派別,民國八十九年(西元2000年)1月28日,內政部頒訂以每年農曆1月1日為道教節。
三、元始天尊萬壽
元始天尊,全稱「一氣化三清玉清居清微天聖登玉清境始氣所成日天寶君元始天尊妙無上帝」,為道教最高神靈三清尊神之首,而三清為玉清元始天尊、上清靈寶天尊、太清道德天尊。
「元始天尊」首見於東晉葛洪《枕中書》:「昔二儀未分,溟滓鴻濛,未有成形。天地日月未具,狀如雞子,混沌玄黃。已有盤古真人,天地之精,自號元始天王,遊乎其中」;另《隋書·經籍志》稱元始天尊以天尊之體,常存不滅,每至天地初開,即授以秘道,開劫度人,「所度皆諸天仙上品,有太上老君、太上丈人、天真皇人、五方天帝及諸仙官」。
元始天尊
四、彌勒尊佛佛辰
彌勒尊佛,意譯為「慈氏」,音譯為「梅呾利耶」、「梅怛儷藥」,現代語言學研究認為,係中文依吐火羅文「Metrak」,故翻譯為「彌勒」,大乘佛教中稱「等覺菩薩」、「妙覺菩薩」,傳說為未來世界佛,因此又稱為「未來佛彌勒如來」。
彌勒尊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