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至聖先師孔子聖誕
孔子,姓孔,名丘,字仲尼,生於魯國陬邑,東周春秋末期魯國教育家與哲學家,後代敬稱孔子;其十五世祖為宋國第二任國君微仲,六代祖孔父嘉為宋國大夫,曾為大司馬,在宮廷內亂中被殺,孔父嘉子木金父避災逃到魯國鄒邑定居;父叔梁紇在72歲時三娶18歲女顏徵在,生下孔丘,另因孔子父母婚姻不合禮制,史書稱為野合。
孔子去世後,歷代不斷追封追諡,東周魯哀公封「尼父」、西漢平帝封「褒成宣尼公」、東漢和帝封「褒尊侯」、北魏孝文帝封「文聖尼父」、北周靜帝封「鄒國公」、隋文帝封「先師尼父」、唐高祖封「先師」、唐太宗封「先聖」、「宣父」、唐高宗封「太師」、周武則天封「隆道公」、唐玄宗封「文宣王」、宋真宗封「玄聖文宣王」、「至聖文宣王」、西夏仁宗封「文宣帝」、元成宗封「大成至聖文宣王」、明世宗封「至聖先師」、清世祖封「大成至聖文宣先師」、「至聖先師」,中華民國國民政府亦於民國廿四年(西元1935年)尊奉為「大成至聖先師」。
孔子 誕辰為農曆8月27日,據出於孔元措《孔氏祖庭廣記》,迄民國廿八年(西元1939年),孔子誕辰日確立為法定節日,囿於民國政府官方廢止傳統農曆及春節,故先定於國曆8月27日為孔誕紀念日,復於民國四十一年,改為9月28日,且為教師節;然江曉原、徐文新、畢寶魁等人均認為孔子誕辰日的日期是錯誤的,江曉原和畢寶魁推算孔子誕生於魯襄公廿一年10月庚子,即儒略曆 ( 註1) 前五五二年10 月9日,徐文新也推算孔子誕生於魯襄公廿一年10月庚子,轉化應為格里曆 ( 註2) 前五五二年10 月3日。
註1:儒略曆,是格里曆的前身,由羅馬共和國獨裁官儒略·愷撒採納埃及亞歷山大的希臘數學家兼天文學家索西琴尼(en:Sosigenes of Alexandria)計算的曆法,在西元前45年1月1日起執行,取代舊羅馬歷曆法的一種曆法。一年設12個月,大小月交替,四年一閏,平年365日,閏年於二月底增加一閏日,年平均長度為365.25日。
註2:格里曆即現行西曆,是由義大利醫生兼哲學家阿洛伊修斯·里利烏斯改革儒略曆制定的曆法,由教宗格列高利十三世在西元1582年頒行;中華民國於西元1912年正式採用。
孔子畫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