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清光緒十八年12月10日(西元1893年1月27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名譽(國家)主席宋慶齡女士出生
宋慶齡,英文譯名Soong Ching-ling,曾用名宋慶林、宋慶琳、Rosamond;祖籍廣東省文昌縣(今海南省文昌市),清光緒十八年12月10日(西元1893年1月27日)生於上海公共租界虹口東部朱家木橋(今東餘杭路530號),西元一九八一年(民國70年)5月29日病逝於北京寓所,為中華民國國父孫中山先生第三任夫人(另元配盧慕貞、日配大月薰及日妾淺田春),歷任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第二屆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全國委員會副主席、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副委員長、第二任國家副主席、第四至五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副委員長、中華人民共和國名譽主席(自西元1981年5月16日至29日逝世止)等職。
孫中山先生過世後,民國十五年(西元1926年)1月宋慶齡當選中國國民黨中央執行委員會委員,但因翌年蔣中正領導的南京政府在上海發動清黨(於中國國民黨內清除中國共產黨人員),而與宋慶齡堅決「聯俄容共」政策不合,童年7月宋慶齡發表《為抗議違反孫中山的革命原則和政策的聲明》,從此與蔣中正一系之中國國民黨決裂,且於民國廿二年(西元1933年)5月初加入國際共產。
宋慶齡
二、民國卅八年(西元1949年)1月27日:「太平輪」沉沒
太平輪,為中聯企業公司(註冊於上海)向太平洋船務公司租用的客輪,行駛於上海與基隆間,於民國卅八年(西元1949年)1月27日(亦為是年小年夜),因超載、超速、抄捷徑等因素,在舟山群島海域白節山附近與一艘載著2,700噸煤礦及木材的貨輪「建元輪」相撞,「建元輪」當場沉沒,而「太平輪」卻於45分鐘後,於搶灘前500公尺處爆炸沉沒,此次事件逾千人罹難,僅50多人生還(含澳洲軍艦HMAS Warramunga救起34人,及漁民救起人員);而「太平輪」雖非我國近代死亡人數最多事件(註1),卻因滿載國共內戰期間逃難人潮,及相關傳說而聞名。
民國卅八年(西元1949年)1月27日,太平輪原預劃於上午10時自上海開往基隆,但因等候「超載」乙批貨物(傳說為鋼條、銀元、黃金......等),致延誤於下午16時18分啟航,為趕於下午18時宵禁前駛離吳淞口,而「超速」、「抄捷徑」,晚間23時45分在舟山群島海域白節山附近(北緯30°25',東經122°)與一艘載著2700噸煤礦及木材由基隆出發的「建元輪」相撞。
在太平輪沉沒原因中,最神祕當為「國共間諜戰」,話說最後上船的一批貨物,為傳說中的中央銀行「黃金」,太平輪遭撞船後,中國國民黨為避免這批黃金落入中國共產黨手中,而引爆炸沉太平輪,或說共產黨為避免這批黃金運抵臺灣,而引爆炸沉太平輪,但是依據長天傳播丁雯靜、陳郁婷編著《驚濤太平輪紀實》乙書中,所做田野調查,卻也發現國共兩黨人員,節錄摘述如后:
張漢,具有中國共產黨地下黨員身分,於民國卅八年冬,曾由傅冬菊(註2)轉交一張船票,且於上太平輪前,曾寄信予妻「不論你是生男孩子還是女孩子,你們母子都要好好過」......。
孫孟民,中國國民黨特務,原預潛回青島,卻又上了太平輪......。
註1:民國卅七年(西元1948年)12月3日,「江亞輪」因爆炸沉沒於上海吳淞口外海,遇難人數計3,000餘人左右。
註2:傅冬菊,為中國共產黨員,曾煽動其父傅作義將軍投共,導致北平淪陷。
軼事:太平輪著名的罹難者很多,部分擇錄如后:
1.罹難者李浩民,子為國際刑事鑑定專家李昌鈺。
2.罹難者王毅將軍,對日抗戰海南受降代表。
3.罹難者常銑等11人,為北平最大骨董商「永寶齋」、臺北清真寺創立者常子春之親屬,常子春即為明開平王常遇春的後人。
4.中聯公司股東蔡天鐸,子為著名作家、主持人蔡康永。
太平輪罹難乘客張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