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一、日明治卅七年2月8日(清光緒29年12月23日,西元1904年2月8日):「日俄戰爭」爆發

日俄戰爭,係大日本帝國俄羅斯帝國為爭奪朝鮮半島中國東北地區影響力的戰爭,但該場戰役陸上戰場竟是清政府的東北地區,致清政府逼迫宣佈中立,甚至為這場戰爭專門劃出一塊交戰區;日俄戰爭由大日本帝國明治天皇下令攻擊尼古拉二世皇帝領導的俄羅斯帝國

19世紀末,日本經歷明治維新後國力增長,尤清光緒廿年(西元1894年)中日甲午戰爭後,中日簽訂《馬關條約》,日本獲得遼東半島,嚴重威脅俄國為取得遠東不凍港的戰略意圖,後雖俄國聯合德國法國出面要求日本放棄佔領遼東半島,但俄國以有功為藉口,與清政府簽訂《中俄密約》獲得軍艦任意出入中國港口的權利,並佔據旅順港,日俄雙方嫌隙日增;清光緒廿六年(西元1900年),義和團運動爆發,八國聯軍進攻中國,俄國以20萬大軍侵入東北,翌年英、美、日等國因利害衝突出面干涉,要求俄國從東北撤兵,因此清光緒廿八年(西元1902年)4月,中俄訂立撤兵條約(《交收東三省條約》),但俄國仍不撤兵,反而於清光緒廿九年3月21日(西元1903年4月18日)告知清廷外務部另提「七項撤軍新條件」(包含「列強勢力不得進入滿洲」、「俄國參與北滿行政管理」等變相獨霸中國東北條款),且重新佔領瀋陽,並俄國沙皇設置「亞東大都督」,任命阿列克塞耶夫為遠東總督,清廷外務部官員將俄國「七項撤軍新條件」透露給日本駐華外交官,日本在英、美等國支持下與俄國進行交涉,要求俄軍撤退,然日俄談判破裂,清光緒廿九年12月21日(西元1904年2月6日)日本向俄國發出最後通牒,並宣布斷絕日俄外交關係。

清光緒廿九年12月23日(西元1904年2月8日)日軍偷襲旅順口(亞瑟港),2月9日俄國對日宣戰,2月10日日本正式對俄宣戰,日俄戰爭全面爆發;然而俄國在對日本的戰鬥中接連失敗,再加上經濟發展停滯和蔓延民間的厭戰氣氛,日本乘機派遣間諜到俄國煽動布爾什維克黨人進行革命活動,終於在西元一九0五年1月9日(清光緒30年12月4日)爆發「血腥星期日」;另一方面,日本雖然在這次戰爭取得大部分勝利,但龐大軍費支出,亦使國家財政陷入危機,經美國協調交渉,日俄雙方於西元一九0五年8月10日(清光緒31年7月10日)開始停戰談判,並在9月5日達成和平協議,是為「朴次茅斯和約」。

而這場戰爭,清政府雖非交戰國,但因地面戰場位於清政府領土,造成大量東北地區平民遇難,且清政府和日本簽訂《中日會議東三省事宜條約》,主要內容竟為清政府同意按日俄《樸資茅斯條約》第五款及第六款,讓日本繼承俄國在此一切權利,同意將俄國在旅順、大連租借權、長春至旅順鐵路及附屬財產和煤礦轉讓給日本,致使有識之士徹底看清朝政府腐敗無能,終於日俄戰爭6年後,辛亥革命爆發,清朝政權結束,中華民國成立。

 

日俄戰爭中遭日軍逮捕的華人

 

二、民國五十九年(西元1970年)2月8日:「泰源事件」爆發

泰源事件,係民國五十九年(西元1970年)2月8日發生於東縣東河鄉泰源谷地的泰源監獄事件,參與者計有臺灣獨立運動政治犯監獄警衛和當地原住民族等120餘人,以「臺灣獨立」為目的,發動監獄革命,並計劃奪取輕武器、佔領廣播電台、奪取軍艦,且聯合原住民於山區進行游擊戰,進而發動全島革命,為一場有組織但被迅速撲滅的武裝臺獨行動。

民國五十九年(西元1970年)2月8日,鄭金河陳良詹天增鄭正成(以上係蘇東啟)、謝東榮江炳興(以上係灣獨立聯盟案)等6名外役政治犯,意圖替換碉堡衛兵時,外省籍衛兵班長質疑未向上級報備,等人便將衛兵班長刺殺,至彈藥庫取子彈,擬回牢房開門放人,但該衛兵班長未死,大叫「暴動」、「殺人」,因此事蹟敗露,監獄大門鎖起,後打算將大門用槍打壞,但未能成功,於是鄭金河等6人攜槍械逃亡。

後監獄安全防衛由當時警備總司令部直接接管,副總司令劉玉章上將親自坐鎮指揮,並立刻派空降部隊前來控制局面,原警衛連迅速被調往高樹基地,全連接受個別偵訊,同時成立前進指揮所,動員萬餘當地原住民、警察、海軍陸戰隊特勤隊海軍陸戰隊兩棲偵蒐大隊(陸戰蛙人)搜山搜海,並將懸賞獎金提高到20萬,於23日先後逮捕鄭金河等人,同年5月判決,警衛部分7人遭記過懲處,政治犯部分,鄭金河陳良詹天增謝東榮江炳興等5人判處死刑(5月30日槍決),鄭正成則因其他5人都說他是被他們所綁架而判刑15年6個月;另因等5人緊守口風,才沒有連累其他人;事件不久,所有政治犯,都在海陸空嚴密監視下被移拘到綠島綠洲山莊關押。

 

時總統府秘書長張羣和參軍長黎玉璽呈給總統蔣中正公文

 

本案國防部公文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夢蝶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5) 人氣()